根据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9月14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抵达以色列展开为期两天的访问。期间他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,并共同前往耶路撒冷的西墙(又称哭墙)进行祈祷。
此次访问的时机值得关注,恰逢以色列对卡塔尔境内的哈马斯目标实施空袭之后。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鲁比奥出访前对以色列袭击多哈表示不满,但鲁比奥明确表示这不会影响美以关系。
分析人士指出,鲁比奥此访意在向中东各国传递明确信号:无论以色列采取何种行动,美国都将坚定支持其中东利益。这一立场也让地区盟友意识到,美国的承诺在现实战略考量面前可能大打折扣。
以色列此次空袭行动在中东地区引发强烈反响。据以色列媒体报道,沙特和阿联酋正与伊朗商讨建立反以联盟,海湾国家可能联合采取应对措施。卡塔尔预计将在后续会议中确定对以强硬回应方案。
展开剩余60%9月15日,伊斯兰合作组织在卡塔尔召开紧急峰会。伊朗高级官员呼吁穆斯林国家组建联合军事阵线,以应对以色列的袭击。前伊朗革命卫队司令雷扎伊警告称,若不能及时采取行动,沙特、土耳其等国可能成为以色列的下个目标。
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空袭后曾公开警告,将打击任何庇护哈马斯的势力。从阿拉伯国家的反应来看,这一威胁正在产生实际影响。
观察家分析,以色列近期频繁采取激进行动有其深层考量。若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委内瑞拉,以色列可能面临更大安全风险。因此,通过制造中东紧张局势来确保美国持续支持,成为以色列的战略选择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以色列的行动反而促进了中东国家间的团结。若逊尼派与什叶派能够搁置分歧共同应对,以色列将面临更大压力。近期伊朗与沙特的和解已经显示出这一趋势。
从更宏观视角看:首先,以色列本土近期遭受的袭击规模前所未有;其次,美国国力衰退已成趋势;再者,以色列的某些行为引发人道主义争议。这些迹象都预示着以色列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。
但真正的输家可能是美国。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对抗已持续两年,在美国支持下仍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,这本身就说明问题。随着外资撤离和国内局势动荡,以色列的困境也反映出美国影响力的衰退。
当前局势令美国陷入两难:卡塔尔的重要盟友地位与乌代德空军基地的存在使其必须谨慎应对;同时沙特等国的强烈谴责又使其中东盟友体系面临考验。美国既需要安抚卡塔尔,又不能过度批评以色列。
历史经验表明,失去民心者终将失败。无论以色列结局如何,美国在这场博弈中可能成为最大输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老牌配资平台,配资中心,网络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